輸入你想查詢的疾病名稱:
耳鳴

簡介

耳鳴是指在沒有相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聽覺感覺,此種聲音並不是由聲波產生,而是神經訊號異常或受損所致。嚴重的耳鳴可以妨礙正常的聽覺。耳鳴和各種聽覺障礙(如:感覺神經性耳聾)常伴隨出現。

目前常將耳鳴分類為他覺性耳鳴及自覺性耳鳴兩類:

  1. 他覺性耳鳴:除了患者本身聽得到,他人也可用儀器甚至於用耳朵即可聽到患者主訴之耳鳴聲,這一類比例較少,他覺性耳鳴常見病因有血管性疾病所造成之脈動性耳鳴與肌肉性疾病(耳附近之肌肉)所造成痙攣性耳鳴;
  2. 自覺性耳鳴:此患者較多,耳鳴聲僅患者聽得到,他人聽不到,造成原因很多,只要在聽覺傳導路徑中任何地方出現不正常即可產生此種耳鳴,包括外耳疾病、中耳疾病、內耳疾病、聽神經及聽神經傳導路徑疾病(如聽神經瘤、腦幹血管硬化等)、大腦皮質疾病等皆可產生自覺性耳鳴。

病因

耳鳴的神經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聽覺通道某一部分的異常變化有關。目前醫生和生理學家正在耳蝸、聽覺腦幹、聽覺皮層等不同部位尋找可能引起耳鳴的神經變化。現時已知道,與聽力喪失相關的耳鳴並不產生於耳蝸或聽覺神經,因為在很多此類病人施行聽覺神經切斷手術,並不能緩和耳鳴,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耳鳴幾乎是下列所有疾病都能發生的症狀:

  1. 耳垢或異物所致的外耳道阻塞、感染(外耳道炎、鼓膜炎、中耳炎、迷路炎、岩錐炎、梅毒、腦膜炎);
  2. 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中耳腫瘤(如鼓室球體瘤和頸靜脈球體瘤)、梅尼埃病、蛛網膜炎、橋小腦角腫瘤、藥物性中毒(如水楊酸、奎寧及其合成同類藥物,氨基糖苷抗生素,某些利尿劑、一氧化碳、重金屬及乙醇);
  3.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動脈瘤等)、貧血、甲狀腺功能滅退、遺傳性感音神經性聾、噪音性聾聲創傷(爆炸性創傷)。
  4. 頭部創傷

耳鳴成因分成耳鳴與腦鳴兩類,腦部受損稱為腦鳴、耳神經及聽覺異常稱為耳鳴。耳鳴感覺則分成單耳耳鳴與雙耳腦鳴兩類,一般統稱為耳鳴。

耳鳴可以是間斷性,持續性或搏動性(與心跳同步)。性質可能是嗡嗡聲、鈴聲、轟鳴聲、哨聲、嘶嘶聲或500HZ~12000Hz鳴響(甚至更高)包括更複雜/複合的聲音(例如:2000HZ 與 8000 HZ 同時鳴響),而這些聲音始終在變,睡夢時可暫時獲得舒緩,但是週而復始的吵雜聲(就像天天牙痛一樣)壓力可想而知。

耳鳴痛苦程度的分級

0級:沒有耳鳴;

1級:偶有耳鳴,但不覺得痛苦;

2級:持續耳鳴,安靜時加重;

3級:在嘈雜的環境中也有持續耳鳴;

4級:持續耳鳴伴注意力及睡眠障礙;

5級:持續重度耳鳴不能工作;

6級:由於可怕的耳鳴有自殺傾向。

診斷

耳鳴診斷以病人主訴為主,病史詢問應包括耳鳴性質:持續性或間接性?頻率為高頻或低頻?有無脈動性?音量大小?耳鳴加劇及緩解因素等,一般血管性耳鳴常為脈動性、有嗡嗡聲,運動時耳鳴加劇;肌痙攣性耳鳴常以滴答聲表現;高頻持續性耳鳴常為聽神經受損或耳蝸受傷(cochlear injury);低頻耳鳴常發生在自發性耳鳴或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耳鳴患者的診斷需要最低限度的全面的聽力學評估以排除聽力受損,若有需要則安排顳骨CT和頭部MRI檢查。查明感音神經性聾需用前述鑑別感音性和神經性聾的試驗進行檢查。搏動性耳鳴需要檢查包括頸動脈和椎動脈的血管系統造影,以排除動脈阻塞、動脈瘤及血管腫瘤。

治療

  1. 患者在睡夢中可以暫時舒緩耳鳴的痛苦,但是週而復始的耳鳴對患者心理傷害無形之中也是種痛苦,患者需要多方面心理建設及調適;
  2. 西醫方醫學治療與中風類似24小時治療黃金期,最晚2-3天內需立即就診,中醫診治則以一年內較有改善效果(有爭議,尚未得到主流醫學界確認),因人而異約2%~80%的患者感受不同,拖越久治療越棘手也越難恢復舊觀,治療期間耳鳴聲則會忽大忽小,聲響忽高忽低,患者本身須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及認知承受壓力;
  3. 若本身疾病引起,因為根本疾病的緩解可改善耳鳴。伴發的耳聾排除,常能導致耳鳴緩解。儘管對耳鳴無特效的藥物及手術療法;
  4. 不少患者發現耳鳴可在音樂環境下掩蔽,甚至在收音機音樂的陪伴下入眠;
  5. 一些患者得益於使用耳鳴掩蔽器,它是一種類似助聽器裝置但能發放比耳鳴更舒適的聲音,對內耳的刺激,如使用耳蝸植入法,常能減輕耳鳴,但只適用於深度耳聾者之上。
以上資訊轉載至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