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你想查詢的疾病名稱:
痛風

簡介

痛風是一種嘌吟代謝紊亂的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古代醫學已有記載;豪門貴族,生活富裕的人發生痛風的要多。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此病也日益引起重視。

病因

一般來說,中年肥胖的男子發病較多,隨著年齡增長其發病數也增多。原發性痛風者有遺傳傾向,與飲食有密切關係。人們喫了肉類、家禽、動物內臟和南豆等富含矚吟的食物,在體內經過分解代謝;最後主成尿酸。在正常情況下,約213的尿酸經腎隨尿排附,其餘1/3隨糞便排出。當進食大量含矚嶺食物後,或因某些疾病(白血病、骨髓瘤等)生成的尿酸過多,或因酶的缺陷而產生大量尿酸,此時,如超過了腎清除的能力,則引起血尿酸增高,其結果是尿酸鹽的結晶便沈積於體液和其他組織內,被白細胞吞噬而發生炎癥反應。反復發作就可形成痛風石(小的如沙粒,大的如雞蛋)。尿酸鹽沈積於關節或其周圍組織中會發生痛風性關節炎,沈積於腎引起腎絞痛甚至發生腎功能障礙,沈積耳廓、關節周圍皮膚的痛風砂粒,可破潰而流出白色粉筆灰樣尿暖鹽績晶,最後形成久治不愈的瘺管。

臨床

痛風中最多見的是痛風性關節炎,好發部位是足趾的斷趾關節,發作時關節局部紅腫發熱疼痛,最初幾天痛得難於忍受,往往在夜間因劇痛而驚醒,經過1~2周癥狀逐漸減輕消失。勞累、受涼、精神創傷或飲酒會促使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多次發作後,可使關節腫脹強直變形,甚至造成關節脫位。此外,膝、踩、腕關節和手鄒的小關節也會被侵犯。在急性期除上述癥狀外,還會出現低熱、白細胞增高、血沈增快、血尿酸水準昇高,x線照片在病變關節的骨緣可見圓形或半圓形被痛風石侵蝕的缺損區。腎可見結石陰影。

治療

在急性發作時可選用消炎痛,每次25mg,每日服2~3次;布洛芬每次200mg,日服2 ~ 3次。這類藥不宜長期服用,癥狀減輕後即減量或停用。秋水仙堿對本病急性發作有特效,開始每小時0.5mg或每2小時1mg,至癥狀緩解或出現惡心、嘔吐、跪瀉等腸胃道副作用時停用。同時,要服用抑制尿酸形成的藥物別順嶺醇,每次100mg,日服2~3次,增加尿酸排泄的藥物梭苯預胺(丙磺舒),每次250mg,每日2次,兩周內遞增至500mg,直至血尿酸降至理想水準後減量,維持短時後再行停用。腎功能不好則不能用般苯磺胺。

︿